柴油油路有空气,老司机教你几招!

作者:车知识时间:2023-12-30 09:43:25浏览:906次

  1、低压油路吸入空气

  低压油路吸入空气的原因:一是柴油安全用尽,油箱盖通气孔堵塞,箱内形成真空,空气被吸入。二是输油泵上的手油泵与泵体之音的密封垫圈破裂或不平,空气由此窜入。三是手油泵活塞或皮碗严重磨损,空气从手油泵上部通过活塞或皮碗与泵筒之音的间隙进入低压油路。四是低压管路中的油管接头密封垫圈不平、损坏或空心螺钉未拧紧,窜入空气。五是燃油供给系统的低压油管破裂,导致空气窜入。检验方法是,将低压油管拆下,擦净接头,并用手指堵死油管一端,另一端用嘴抽气。如果油管没有破裂,油管内已基本形成真空而将舌尖吸住;如果总是吸不住舌尖,证明油管破裂。六是机械杂质使回油阀关闭不严,柴油通过回油阀排出,造成喷油泵油道内压力过代,喷油量减小,油路内有放不尽的空气。

  2、高压气体从喷油嘴回冲到燃油供给油路中

  此时如果喷油嘴针阀卡死在开户位置,同一缸出油阀密封不严,针阀与针阀体导向部分磨损严重,喷油器内的高压弹簧折断,喷油器挺杆与针阀的配合孔磨损,则汽缸每工作一个循环后,高压空气便会倒流入燃油供给油路中。

  高压空气流入供油系统的原因是,柴油机在压缩冲程结束后,在活塞上止点前一定角度时,喷油器向汽缸中喷入柴油。在喷油嘴开启瞬间,汽缸中的气体与油路形成通路(通路中气体有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差),当喷油器质量不良时,汽缸中的高压气体便会从喷孔通过密封锥面,经喷油嘴偶件针阀处的间隙、喷油器体内的挺杆孔、喷油器的回油管倒流进入柴油滤清器,直到油路中,久而久之,就会产生柴油供给被气阻的故障。

  对于回油管不直接与柴油滤清器相通的柴油机(以4115型柴油顶为例),高压空气则可能从喷孔通过密封锥面,经喷油器体的进油孔、高压油管、出油阀与座的间隙进入喷油泵盖,并能通过泵盖上的回油阀孔返至输油泵。

  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大致分成几段,油箱——油水分离器——输油泵——燃油细滤器——高压油泵,我们在排气时需要分段操作。具体的油路排气操作过程如下:

  1、拧松油水分离器的出油管接头螺丝,然后按压油水分离器上的手油泵,直到出油管流出的出柴油没有气泡为止,然后拧紧这个螺丝;

  2、拧松输油泵进油管接头螺丝,然后按压油水分离器上的手油泵,直到这个油管接头流出的出柴油没有气泡为止,然后拧紧这个螺丝;

  3、拧松输油泵出管接头螺丝,然后按输油泵上的手油泵,直到这个油管接头流出的出柴油没有气泡为止,然后拧紧这个螺丝;

 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:有时候按压这个手油泵没有反应,感觉就像是空的一样。这种情况可能是输油泵膜片正好处于泵油位置,手油泵也是不起作用的。此时只要把发动机转一圈就好了。

  4、拧松燃油细滤器出油口接头螺丝或放气螺丝,然后按压输油泵上的手油泵,直到这个油管接头流出的出柴油没有气泡为止,然后拧紧这个螺丝;由于燃油细滤器很大,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;

  5、拧松高压油泵上的排气(回油)螺丝,继续按压输油泵上的手油泵,直到排气螺丝处流出的出柴油完全没有气泡为止,然后拧紧排气螺丝;继续按压输油泵上的手油泵,直到在高压油泵上的回油阀发出“吱吱”的回油声为止。

 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之后,低压油路中的空气基本就被排除干净了。此时的手油泵按压时阻力很大,每按压一次都需要很大的力气。然后我们继续按压几次手油泵,启动发动机,一般就可以顺利发动了。

  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气的方法是:

  将喷油器总回油管从柴油滤清器上卸下,使之与大气相通,随后将柴油滤清器的回油管孔堵住,排尽油路中的空气,然后再次启动柴油机。若喷油泵内不再出现气体,便可断定是喷油器漏气。此时,应将各个喷油器的回油管接头全部拆下,进一步判定是哪个喷油器漏气;若某喷油器的回油孔处冒气,便可判定该喷油器有漏气故障。

  对于喷油器回油管不与柴油滤清器相通的柴油机,则可先排除空气,而后在柴油机运转的情况下,逐个拧松喷油泵上的高压油管接头,若某个接头拧松后连续冒气,便说明该缸喷油器漏气。

  低压油路渗气故障的排除方法如下:

  遇到低压油路漏气时,首先检查柴油滤清器、喷油泵等处放气螺钉是否拧紧;再检查油路各个管路接头,特别是软管部分容易出现渗气的现象,应仔细查看,查明原因,必要时予以排除。打开放气螺钉,用手油泵排除油路中的空气;紧固各管接头,清除密封不严之处。

  在更换滤芯或清洗油水分离器时,低压油路也会进入大量的空气,因此必须进行排气作业。当输油泵泵出来全是没有气泡的柴油时,可以拧紧放气螺栓。然后启动发动机,检查各部还有无漏气之处,必要时予以修复,直至无渗漏现象为止。

微信号:seochengli
专注洒水车环卫车型资源对接
复制微信号
转载声明:本站所发布内容可能来源于第三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查看详情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sashuiche.com.cn/news/958.html